物流清关采购打通连结,助推海淘进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纪元——展望2025年的大航海时代
海淘或许是当前电商行业中供应链水平较低的领域之一。海淘的供应链整合极具挑战性,从采购到物流再到清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困难。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海淘的风险。众多企业仍看好国内消费者对全球购物的强烈需求,纷纷投入这一行业。
在物流方面,海淘面临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。物流环节一直是跨境电商中最为笨重的一环,也是此前海淘面临的最大挑战。国际快递、邮政小包和国际物流是当前主要的物流模式。
国际快递虽然速度快、服务有保障,但由于成本高昂,成为许多消费者的负担。以从美国洛杉矶寄送一公斤包裹到中国上海为例,国际快递公司的费用高昂,这还不包括国内的配送费用和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。许多消费者在寻求性价比更高的物流方案。
邮政小包作为一种替代方案,虽然费用较低,但速度较慢,服务也可能打折扣。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,这依然是一种可行的选择。相比之下,国际物流模式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,尽管在速度和服务上有所牺牲,但在严格控制成本下,总成本仍然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。
在清关方面,海淘涉及到的流程和规定也相当复杂。清关主要分为贸易清关和物品清关两种模式,物品清关相对更为简便,税率也更加优惠。为了规避税收和简化流程,许多消费者和商家会选择一些“灰色”的清关方式。
随着海淘市场的快速发展,国家正在积极试点一种名为“保税区”的模式。保税区可以理解为国内市场的一块“自由港”,国际商品可自由进出,但需在海关的全程监管下。这种模式将监管重心前移至商品批量入区阶段,通过技术手段和全社会的资源协同,实现入境物品清关的阳光化。
在采购方面,海淘的出发点是消费者的需求。由于传统零售场景中选品的重要性,海淘的采购需要回答两个问题:买什么?找谁买?海淘大规模兴起之初,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对3C、母婴、化妆品等标准品的需求。这些商品的品牌和爆款单品广为人知,消费者有明确的需求。
随着海淘进入服装配饰、日用百货等“深水区”,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为模糊。导购网站和买手平台应运而生,帮助消费者完成选品的过程。这也标志着海淘从简单的“跑腿”时代进入到了选品竞争的时代。
解答了“买什么”的问题后,海淘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“向谁购买”。在国内电商对传统零售行业的突破路径中,二级代理商、一级代理商和品牌商是主要的采购对象。海淘的采购对象主要集中在消费品行业的最末端——终端零售商。
从国外品牌商到国外零售商,再到达海淘商家,最终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,海淘商品的流通路径相较于传统零售延长了整整一倍。这是海淘行业的现实选择。
对于非标品而言,由于其采购相对分散,尚未实现规模化运营,海淘在上游话语权上难以争取到优势,因此在终端市场进行扫货也是情理之中。中国的海淘族在传统标品上的购买力已相当可观,理论上可以为海淘商家争取到供应链上游的授权。但实际情况却是,品牌商不仅未给予授权,反而在零售端实施了严格的限购政策,这无疑加大了海淘商家组织货源的难度。目前,规模化运营的海淘商家主要依靠留学生、当地白领和家庭主妇来组织货源,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。
综合来看,无论是选品还是组货,海淘在采购环节的供应链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。
随着海淘进入全产业链时代,物流成为了最核心的痛点和突破环节。例如,洋码头通过自建的国际物流平台和深度整合物流环节,能够大幅提升海淘配送的速度和服务,并有效平衡成本。自2013年以来,洋码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
物流对于海淘的意义在于整合资源和打通信息。通过整合快递、邮政、航空公司等社会化物流资源,对接海淘用户零散的需求,可以显著降低跨境配送的物流成本。物流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也极大改善了海淘用户的物流体验。
尽管物流环节的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海淘仍然面临一个问题:一直未能深入切入全球供应链上游。诸如美国购物网、北美省钱快报和什么值得买等平台,虽然各有特色,但模式相对较轻,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海淘的购物体验。
垂直市场的机遇为海淘企业建立真正的上游供应链提供了可能。以蜜芽宝贝为例,他们从奶粉和尿片入手,利用行业集中度高和境内外商品价差大的特点,迅速打开了市场。并且围绕年轻妈妈和育婴主题,品类扩张也相对容易实现。
最终,海淘迎来了“采购—物流—销售”的全产业链时代。
版权声明
风口星内容全部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!本站所发布的一切学习教程、软件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体验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请自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您喜欢该资料,请支持正版!